搜索 解放軍報

紀錄片《大河之洲》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壯美圖景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李健 責任編輯:郭妍菲
2023-02-12 06:31:34

描繪生態文明新畫卷

■李健

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播出的紀錄片《大河之洲》分為《生靈》《家園》《和合》3集,展現黃河三角洲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向觀眾呈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壯美圖景。

該片把自然作為創作主體,走近珍稀動物,記錄黃河三角洲萬物共生的動人故事。第1集《生靈》中,通過畫面的今昔對比,講述曾經生態脆弱的鹽堿荒灘如何被治理成為魚鳥翔集的清水綠岸。黃河三角洲如今孕育了地球上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同時出現的少數區域之一,還是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這些生態保護的新成就讓黃河三角洲美名遠播。

該片記述了當地人民為守護人與天地生靈共有的家園,所作出的努力與犧牲,展現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第2集《家園》中,鳥類研究者于秋陽和孫嬌追隨丹頂鶴遷徙腳步,從東北來到黃河三角洲,只為研究丹頂鶴的“基因密碼”;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張樹巖和同事走進蚊蟲肆虐的蘆葦叢,探究花臉鴨、丹頂鶴等鳥類的生活;電力工人專門為東方白鸛在高塔之上搭建人工鳥巢,幫助它們安家生存;耕種稻田的王準夫婦把稻米種在了多年的鳥類補食區;受傷天鵝“小雪”與救助站馴養員建起深厚情誼……紀錄片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引導觀眾理解與熱愛大自然。

鏡頭隨后轉向人們付出艱辛努力后,享受到的大自然饋贈:漁民能捕撈到肥美的梭魚“開凌梭”、徐化凌科研團隊成功孕育出大豆新品種、村支書趙小華帶領村民種植更耐旱的瓜和金銀花等。該片講述新時代的“黃河故事”,展示通過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河之洲上的人民與黃河相互給予,使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第3集《和合》在記錄“水色鋒”“潮汐樹”等神奇景觀的同時,還走進周邊城市、黃河源頭及流域兩岸,串聯起黃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多角度、多層次描繪黃河這幅行進著的美麗畫卷。

該片以優美的影像和細膩的表達,將黃河三角洲萬千生靈的境遇生動呈現出來,豐富了“大河之洲”的情感層次。片中,東方白鸛“夫婦”為筑巢奔波、為孵化輪崗、為撫幼勞作,在風雪中一動不動地守護新生命,詮釋飽含責任與擔當的愛;出生半天的黑嘴鷗寶寶意外落單,遭遇其他成鳥猛烈攻擊,從母親焦急呼喊到母子最終幸運團圓,用人類的語境表達動物世界的新生、成長、離散和團聚。這些與人類相通的情感撥動心弦,使觀眾深度投入它們的情感世界,領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該片獨特的鏡頭語言,折射出真摯的文化情懷??吹剿B鸊鷉“撞胸舞”、黑翅長腳鷸求偶的過程,使人聯想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描述;看到東方白鸛迎著落日余暉返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當冬去春來,大地披上綠裝,鳥兒歡躍起來,便有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喜悅。另外,結合該片播出,以片中影像為基礎、精心制作的《鳳求凰》《共同家園》等短視頻,同樣巧妙地融合了自然與傳統文化。

從陸海之間到新生濕地,從廣闊灘涂到密林深處,《大河之洲》展現了黃河三角洲的生態美和人文美,唱響了生命的贊歌,講述了生靈的堅韌與溫情,給人帶來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

揄拍手机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