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戰友生命”
■覃麗萍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崔寒凝
深夜,中部戰區總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腳步匆忙。
手機振動,一條信息點亮手機屏幕:“唐主任,我現在身體恢復得很好,已經進行康復訓練了,很快我就能重返訓練場了……”
讀著短信,唐忠志馬上沒了倦意。作為中部戰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唐忠志還有另一個被基層官兵熟悉的頭銜:該醫院戰創傷救治專家組組長。
2022年10月,正在訓練的空軍某部軍官汪明突發高熱、昏迷,各項生理指標紊亂,全身多臟器衰竭,經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熱射病。
部隊體系醫院迅速向上級醫院轉診,聯系中部戰區總醫院給予支援。隨后,汪明被火速轉運至中部戰區總醫院。
“即使只有1%希望,也要付出100%努力,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戰友生命?!敝胁繎饏^總醫院黨委啟動應急保障預案,調動救援力量,依據預設救治流程,確保轉運過程萬無一失。
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唐忠志帶領團隊24小時守護在病床前,實時掌握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醫護人員半個月的精心治療,汪明逐漸恢復意識,病情基本穩定。
唐忠志已記不清參與過多少次這樣的緊急救治。以最快速度挽救官兵生命,是他對職責使命的定位?!熬茸o生命,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遍L期以來,唐忠志始終保持一個習慣:手機不關機。
“提高救治效率、挽救戰友生命,關鍵是要建立精準暢通的救治鏈路?!碧浦抑菊f,《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醫療待遇保障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后,醫院急診科和軍隊傷病員管理科專門組織了一次摸排調研。他們發現,基層官兵對戰創傷急重癥的送診、轉診、救治等方面的需求較多。
根據調研數據反映的問題,他們梳理救治鏈條上的每一環,搭建起一條從基層部隊到軍隊醫院的“戰創傷救治鏈”,為部隊急重癥患者開辟就診綠色通道。在此基礎上,醫院戰創傷救治中心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和救治體系。
一年多來,這條救治鏈條被反復驗證,應急預案和救治體系得到優化。軍人軍屬和軍隊相關人員感受到了就診的高效與便捷。
求解為兵服務的“最短距離”
■覃麗萍 向虹禹 苗長昊
醫護人員指導官兵線上掛號。
中部戰區總醫院醫護人員指導軍隊患者取藥。胡深博攝
縮短為兵服務的距離,抓住為部隊服務的突破口
中部戰區總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林莉至今忘不了二級上士李濤感激的目光。
李濤的兒子患先天性耳疾,急需手術。根據孩子的病情,林莉幫忙聯系了中部戰區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孫藝,溝通能否進行手術。
考慮到李濤夫妻二人的訴求,孫藝又聯系解放軍總醫院楊仕明教授,詢問其工作安排,能否到武漢指導實施手術。了解情況后,楊仕明教授報請醫院批準,第二天便抵達武漢進行手術。
這臺手術背后,是中部戰區總醫院與解放軍總醫院建立的遠程救治指導機制。
通過中部戰區總醫院,軍隊患者可以轉診到解放軍總醫院就診,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到北京就診的,可以通過遠程會診解決。部隊患者在中部戰區總醫院進行手術時,如果條件允許,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可以到中部戰區總醫院開展手術;如果事發緊急或時間緊張,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可通過視頻系統,遠程指導手術。
談及運用視頻系統遠程指導手術的便利,該醫院漢口醫療區神經內科主任成勇深有體會。2022年11月,一名軍屬突發急性腦梗死,遠程送診耽誤時間,專家趕赴武漢時間也來不及,解放軍總醫院專家通過遠程會診為其確定治療方案并指導開展手術。
“病情復雜的患者,手術時突發情況比較多。專家遠程指導,對手術過程中的臨時研判起到了很大幫助?!背捎抡f。
這兩次手術只是該醫院為軍人軍屬服務的一個縮影。通過8個派駐門診部,該醫院的醫療資源不斷向前延伸。與此同時,他們還開展“為兵服務軍營行”活動,讓官兵不出營區就能獲得優質的診斷治療。
“對我們而言,縮短為兵服務的距離,也就抓住了為部隊服務的突破口?!痹撫t院軍隊傷病員管理科主任楊旭說。
心貼心的診治,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在軍人診區登記后,廣播里很快傳來女兒的名字。李指導員連忙抱上孩子,趕往骨科診室。
李指導員的孩子自出生時就發現,左手拇指手指關節分叉,由于第一次手術處理不夠完善,導致術后繼發偏斜畸形,左手拇指腫大。
李指導員是邊防軍人。由于駐地醫院不具備治療條件,他和家人決定帶孩子前往中部戰區總醫院就診。
經過主治醫生反饋和為兵服務辦公室協調,當天下午李指導員就抱著孩子走進會診室。在會診中心,多科室專家一起商討病情,第一時間給出治療方案。在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手術非常順利。
“我們也不知道就診能這么順利,感謝醫院專家,感謝好政策?!崩钪笇T跑到護士站,不停地道謝。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毕硎艿皆撫t院高效服務的,還有某特戰連楊班長一家。
女兒體弱多病,楊班長和家人時常帶著孩子前往中部戰區總醫院看病。因為頻繁就診,楊班長的女兒已經和急診科的導診護士成了朋友。生日當天,女兒還收到了護士們精心準備的賀卡。
暖心的事,還有很多。
某部軍士王磊的孩子因早產轉診到中部戰區總醫院。剛下火車,王磊便看到醫護人員遠遠地朝他揮手。當救護車載著他們一家三口抵達中部戰區總醫院時,他忍不住流下眼淚;陸軍某部一名營長常年在外駐訓,他的爺爺住在神經外科,護士們每天幫老人打水打飯,洗衣洗腳;治療耳膜積水時,醫生楊長亮充滿關切的眼神,讓武警某部排長至今難忘……
“戰友們出于信賴才找到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只有心貼心的診治,才能夠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痹撫t院普通外科主任金煒東說。
再造急診流程,滿足部隊官兵所需
夜色濃重,一輛救護車疾馳而來。
天冷路滑,駐地某部士兵李月不慎摔倒,右小腿骨折。戰友們緊急將李月送往部隊衛生所,經軍醫診治后,立即送往中部戰區總醫院搶救。
抵達醫院后,李月立即被送進搶救室。那位軍醫不禁感慨:“真快!”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該醫院推行的新機制——“戰創傷救治鏈”的搭建。
“以往,類似于李月的患者,送往本院后還需要排隊候診。如今,打通救治鏈后,送往醫院幾分鐘內便能夠進入搶救室,大大縮短了救治時間和救治效果?!奔痹\科副主任方慶說,這條救治鏈是唐忠志主任帶著他們“跑”出來的。
此前,他們到各部隊展開調研,官兵們希望急診患者能夠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縮短轉運時間和候診時間?!皯饎搨戎捂湴宿D運機制、救治機制和分診機制,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碧浦抑菊f。
為了打通各搶救環節堵點,該醫院優化救治鏈條,開通戰創傷救治通道,并通過遠程診療技術,在運輸途中提前了解患者傷情,同時組織多學科會診,實現在急救車上就開始救治。
如今,這條救治鏈不僅將部隊醫院串聯起來,還將地方醫院和部隊醫院串聯起來,共同織起了急救全覆蓋網格?!案鶕戎捂湆嶋H,部隊醫院和地方醫院正在逐步依照模式實行急診分診制度,努力再造急診流程,滿足部隊官兵所需?!碧浦抑菊f。
戰士趙東沒想到,自己的一臺手術,竟然牽動了多個科室專家聯合會診。
去年10月,趙東到中部戰區總醫院就診,被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因為病情復雜,軍隊傷病員管理科主任楊旭召集了風濕免疫科、皮膚科、腫瘤科等科室專家參與會診,研究制訂手術方案。
像這樣的會診,楊旭組織過很多次。近年來,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多學科專家聯合開展會診、手術,已成常態。該醫院成立多學科融合病區,實行集中管理、分工負責、資源共享、病人為先的全新模式?!熬珜??、強綜合”的發展理念,正在推動醫院核心技術能力整體提升。
“醫院多學科救治體現出三個‘最’:將救治時間降到最短、將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看得最重、將患者自身的損傷降到最低?!贬t院燒傷整形科主任楊斌說,“能力催生出責任,責任又會推動能力提升。對標一流技術,提高救治能力,才能更好地為部隊服務?!?/p>
“黃金救治鏈”直通基層部隊
■巴 濤 陳暢曉
2月閩南,陽光和煦。伴隨著一份軍地醫聯體協議的出爐,又一個“中繼醫療點”投入使用。
“中繼醫療點”是聯勤保障部隊第910醫院聯合地方衛生機構,為基層官兵打造的“救治中轉站”。為了提高一線救治能力,提高為兵服務質效,這個醫院根據有關文件精神,與多家地方醫療機構簽訂了“醫聯體”協議。
事情,還要從3年前說起。
那次,某部戰士在武裝越野訓練中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等情況,被初步診斷為熱射病。送診途中,該醫院急診科專家李奕鑫,通過電話指導陪送人員在車上為其物理降溫。
這名戰士很快被送入重癥監護室,醫院專家組立即采取措施搶救。1小時45分鐘后,他的體溫下降,呼吸也趨于平穩。經過4天持續救治,專家最終將這個年輕戰士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
“搭建救治鏈,提高送診效率,是提升救治能力的關鍵?!闭劶斑@次急救經歷,李奕鑫說,對急重癥患者而言,醫學上素有“黃金1小時”之說,從初診、送診,到搶救、救治,我們需要一個及時高效的“救治中轉站”。
為此,該醫院與部隊所在地的衛生機構簽署了“醫聯體”協議,建立“中繼醫療點”,專門為突發重癥、意外損傷的部隊患者提供先期救治。他們探索了“初診+送診一體化”模式,并通過“窗口前移,拓展寬度”提高服務效能,讓“黃金救治鏈”直通部隊營門口。
根據協議,基層患者在送診過程中,可以由就近地方醫護人員陪同送診,同時軍隊醫院也可派出軍隊專家前出接診,軍地接力為搶救急重癥軍隊患者贏得寶貴救治時間。
去年10月,某部戰士在訓練中不慎從高空墜落,出現昏迷癥狀。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在地方醫護人員陪同下,這名戰士被送往距部隊較近的一個“中繼醫療點”搶救。
同一時間,該醫院通過遠程診療系統,初步掌握了戰士病情。為確保接診安全高效,他們派出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骨科等專家前出支援,并在途中完成術前準備。那天,軍地專家協力完成手術,戰士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
為解決小散遠部隊官兵看病難問題,這個醫院在體系部隊的5個小散遠單位開設“前置藥房”,配置200余種急救藥物和常用藥品。他們利用網絡醫療服務系統,為基層官兵遠程會診,診斷后可直接在“前置藥房”取藥。他們還定期補充“前置藥房”藥品,實現了小散遠單位官兵“小病不出門”。
“部隊駐地離體系醫院路程較遠,有了‘前置藥房’,一般的常見病就不用往醫院跑了?!蹦巢繎鹗坷蠲鬏x說。
為了充分釋放“黃金救治鏈”效能,該醫院經常組織體系部隊衛生人員與地方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一起進行急診急救培訓,著力打造一批營門口的“全科醫生”。
前置技術力量、一線帶教幫建,讓救治體系更加完善。這個醫院還先后選派骨科、康復科、急診科等技術骨干,到基層部隊代職,與體系部隊一起協同聯建,將“門診”搬到訓練場,為官兵做好醫療保障。
“為官兵健康服務,就是為戰斗力服務?!?談及近些年一線救治領域的變化,李奕鑫說,“為戰斗力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