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部——
科技練兵提升保障效能
■王祖來 梁立坤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初春時節,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部一場保障演練拉開戰幕。
在彈藥投送保障現場,作為彈藥保障隊搬運“突擊手”,二級上士咸玉龍操控搭載著彈藥單元的無人車,快速將彈藥精準送至指定地域。在彈藥搶收搶發演練中,高位叉車在地面標識指引下精準取出彈藥存儲單元……
“新裝備融入保障鏈條,科技為保障力賦能,以往官兵肩扛手提彈藥穿梭往返于硝煙之中的景象不見了,保障效能得到有效提高?!痹摬款I導說。
記者在演訓場看到,彈藥搬運機械手、上士田遵海通過車內全景影像全方位觀察現場情況——科技裝備幫助他克服視野盲區影響,有效增強了裝載效率。彈藥保管員、下士郭昌健給彈藥貼上專屬二維碼,各類彈藥在全自動流轉中完成掃碼、計數、出庫等流程,被精準送入運輸車廂。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這為我們增強保障本領、加快建設現代化后勤指明了方向?!痹摬款I導介紹,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入工作、進入實踐,他們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報告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通過科技練兵不斷錘煉保障硬功。
演訓場上,硝煙彌漫。前方彈藥投送精準高效,后方彈藥收發自動流轉,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一場演練下來,咸玉龍雖然操控無人車完成了任務,但他感到離實戰保障需求還有差距。他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速科技向戰斗力轉化。對于我們基層官兵來說,只有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部隊戰斗力。下一步,我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p>
記者探訪該部演訓場,到處都是火熱的練兵場景。官兵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煥發的政治熱情轉化為練兵備戰的實際行動,運用手中裝備開展強化訓練,在實戰實保中加速人裝融合,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人裝結合訓練現場,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各保障單元同步展開作業。借助某新型裝備,官兵進行彈藥搬運作業更加快捷高效。完成保障任務的戰士剛照日格說:“有了新裝備加持,我們戰場保障效率更高了,保障打贏的底氣更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