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日本愛宕級驅逐艦“愛宕”號(遠)、美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巴里”號(中)和韓國驅逐艦“世宗大王”號(近)參加美日韓三邊導彈防御演習。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和日本的官方媒體都報道了半年多以來兩國關系“回暖”的情況。韓國和日本關系的緩和,特別是在軍事合作和政府間互動領域的升溫,背后離不開美國的推動。然而,歷史和領土爭端等因素,將限制韓日關系的深入發展。
美力促兩國關系轉暖
報道稱,韓日關系從“冰點”到“觸底反彈”始于去年6月的北約峰會。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動下,韓國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了此次峰會,并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三邊會談,這是三國領導人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會晤。
此后,韓日雙方各級別的交流和訪問逐漸增多。自去年底以來,日本執政黨高層領導人訪問韓國,韓國安全保障領域要員訪問東京。今年以來,韓日和美日韓三方已經圍繞地區安全問題進行10余次線上線下磋商。不久前,韓日兩國外長還在美國牽線下,就彈道導彈情報線索共享問題進行電話交流。
與此同時,兩國媒體密集報道韓日關系正在“回暖”。日本媒體發表文章稱,韓日正在“重返健全健康的關系”,這是兩國外交的當務之急;韓國媒體評論稱,兩國政府正在“按下重啟鍵”來發展雙邊關系,雙方正處于“告別安倍陰影”的發展黃金期。美國和北約則明里暗里拉近韓日兩國之間的距離。以導彈防御為幌子,美日韓三方會談機制化落地,美國借題“共同安全”居中調停,用“共同利益”鼓動雙方合作。北約秘書長、美國國防部長等高官相繼訪問韓國和日本,并推動各方在太空、網絡等新領域打造“利益共同體”。
軍事合作漸進升級
由于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牽線搭橋,加之兩國政客的“志趣”相投,韓日提高了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頻率。例如,韓國海軍時隔7年再度派遣艦艇參加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辦的國際觀艦式;在美國的安排下,韓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官員共同參觀美軍的艦上指揮中心。2月22日起,韓國海軍、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各自的“宙斯盾”驅逐艦,在朝鮮半島附近海域舉行三邊導彈防御演習。這也是該系列演習首次同時段、同區域實兵組織開展,以檢驗評估三方戰場情報共享機制。
2022年11月底,在美國的鼓動下,韓國和日本第6次延長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期限,并計劃在2023年通過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實現雙方部分雷達系統的互聯,以實時共享情報。此前,日本對來自朝鮮半島方向導彈的探測跟蹤無法達到地平線以下,韓國則缺少持續跟蹤導彈運動軌跡的能力?!盾娛虑閳蟊Wo協定》的延長,不僅增加了即時共享的內容,還計劃逐步擴大情報共享的范圍,不再僅僅局限于導彈防御層面。
報道稱,韓國最新版《國防白皮書》時隔6年再次使用“共享價值”來描述韓日關系,并將“鄰國”的稱呼升格為“近鄰”。韓方提出應從防務領域與日本構建“符合共同利益的未來關系”,并詳細列舉韓日可共同友好交流的事項。韓國媒體評論稱,在美國的推動下,韓國有意重構與日本的互信合作關系,而軍事合作將率先拉開序幕。此外,韓國和日本都已經或計劃對標美國版本出臺本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旨在通過統一名稱和階段步驟來協調三方間的合作。
掣肘因素始終存在
在韓日密切聯系的進程中,歷史問題如強征勞工和獨島(日方稱為“竹島”)歸屬爭議雖被淡化,但仍是兩國深化合作時不可避免的難題。日本媒體稱,由于涉及到事關執政根基的民眾選票,韓日雙方均不會輕易放棄或弱化自身立場。
韓日關系的迅速接近除受美國操縱外,兩國元首的個人作用也是重要因素。尹錫悅把改善對日關系設定為韓國外交的重要課題;岸田文雄將“地球儀外交”視為自己的執政理念,倡導在美國支持下開創“日韓新時期”。然而,目前兩人的國內民調都處于歷史新低,韓國在野黨對強化與日本關系持反對態度,兩國民眾也對過度依賴美國推動韓日關系發展的做法表示不滿。
美國對日本和韓國的“溫差”,反映出其既牽線又牽制的政策??傮w而言,美國更重視與日本的同盟關系,日本因此“更有優越感”。一些韓國媒體援引本國專家的觀點表示,韓國急于在美國要求下發展韓日關系,可能會變成地區的“小跟班”。此外,如果沒有民意支持,即使韓日兩國政府就強征勞工等歷史問題達成解決方案,也可能被繼任者推翻。領土爭端等問題也隨時可能激化兩國矛盾。